Lazy loaded image
0-1学产品
Lazy loaded image需求调研
字数 2051阅读时长 6 分钟
2021-7-2
2025-7-22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comment

1、什么是需求调研

 
以识别需求根源、收集未经加工的原始需求为目标,一般通过访谈/问卷的形式,过程中明确调研需解决的业务问题、需求的真伪,并形录音/笔记的记录,完成需求池初稿或项目原始需求记录的过程。

2、需求调研的构成

 
 

3、需求调研的关键过程

 

3.1、明确需解决的业务问题

 
1】识别问题类型
0-1(未做需求)

1】目标聚焦(定位项目目标)
2】角色与动作(谁、他的工作职责与动作是什么)
3】场景与流程(谁、什么场景做什么,处在什么流程,结果是什么)
4】数据指标(如何定义功能上线的使用情况)
5】影响范围(有没有对现有功能造成影响)
6】需求范围(项目需求)
1-2(迭代需求)

1】目标聚焦(分析现状及产生原因,定位痛点)
2】角色与动作
3】场景与流程
4】数据指标
5】真伪判断(需求真实性分析)
6】影响范围
7】需求范围(需求池)
2】方法
 
五步访谈法
  1. 目标聚焦:明确调研需解决的业务问题。
  1. 角色采样:按流程节点选择访谈对象。
  1. 场景化提问:采用“当前如何操作?遇到什么障碍?理想状态是什么?”的提问结构,避免引导性提问。
  1. 5Why追问:针对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(如“需要增加筛选字段”),连续追问底层原因,直至触及核心痛点。
  1. 全场景建模:输出“谁在何时何地,通过何途径,完成何目标”的场景卡片,形成需求矩阵。
5W2H分析法
通过七个问题全面思考需求的各个方面
  • What:用户遇到的具体问题
  • Why:需求背后的根本原因
  • Who:目标户及其特征
  • Where:需求产生的场景
  • When:需求频率和时间节点
  • How:解决方案构想
  • How much:成本效益分析

 

3.2、需求真伪的判断

 

1】真需求的三重验证标准

 
  1. 行为一致性:用户操作路径与表述需求匹配度>80%
  1. 价值可持续性:解决方案在18个月内仍产生净收益
  1. 系统适应性:不破坏现有架构核心原则(如安全/性能)
 

2】伪需求的6大典型特征

 
特征类型
案例表现
根因剖析
解决方案绑架
“我要更快的马” → 实际需要高效交通工具
用户混淆需求与解决方案
场景缺失
企业用户要求区块链溯源,但实际无假货风险
跟风技术而未验证业务必要性
个体偏好泛化
1个用户投诉按钮颜色 → 要求全局修改
将特殊个案误判为普适需求
补偿性诉求
因加载慢要求删功能 → 实际需优化性能
用户将系统缺陷归因于功能设计
理想化幻想
“希望自动生成完美方案” → 无视现实约束
脱离技术可行性或商业成本
路径依赖陷阱
财务坚持Excel报表 → 拒绝系统自动化
旧习惯阻碍更优解决方案实施
其中,解决方案绑架、个体偏好泛化、路径依赖陷阱在实际调研中出现的频次相对较多,在需求调用过程中可通过伪需求的典型特征,判断需求的真实性。
 

3】真伪验证方法论

方法1、 场景还原法
 
方法2. 行为数据交叉验证
 
通过用户表述与实际功能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对比,进而分析需求的真伪。
 
方法3. 需求真实性指数参考测试
 
  • 计算公式
    • 需求真实性指数 = 问题频率 × 影响程度 / 解决成本
    • 指数>1:优先解决(真需求)
    • 指数<0.5:暂缓(可能伪需求)
  • 案例
    • 问题:销售抱怨合同审批慢(日均发生5次)
    • 影响:每次延误导致丢单风险15%
    • 解决成本:需投入20人日开发
    • 指数 = 5×15% / (20/30) = 11.25 → 强真需求
 
 
方法4. 反向压力测试
 
  • 三连击追问法
    • 问题1: 需求不存在会怎样?(判断用户对需求的程度)
       
      问题2: 其他方案是否更优? (发现更优的解决方案)
       
      问题3: 半年后该需求是否仍有价值?( 预判需求)
 
方法5、防误判三重机制
 
  1. 黑暗效应分析法
    1. 强制思考:如果此需求失败,根本原因会是什么?
      例:智能客服项目预判失败原因:
      → 用户习惯人工服务(需设计强制引导)
      → 知识库覆盖率不足(需分阶段上线)
       
2、反共识决策原则
当出现以下信号时需启动二次验证:
✅ 所有干系人一致赞同的需求
✅ 零成本零阻力的“完美需求”
✅ 竞品全部具备的功能
 
3、过程动态追踪
✅ 上线前需求验证
✅ 上线后A/B测试
✅ 上线后相关数据指标监控及分析,报表输出
 

 

3.3、需求池

 

90%以上的需求池

 
需求名称
需求描述
需求提出人
提出时间
需求优先级
需求计划排期
需求状态
记录需求池的目的:
1】需求调研的目标之一是记录需求方的原始需求,所以不能单单有需求名称、还要有需求方的原始需求说明。
2】需求调研的目标之二是识别需求根源,但如果没有记录需求调研的过程,容易出现需求一直沉积在需求池或对当时沟通内容、想法有遗忘的问题
3】任何事情都要有结果,需求也如此,需求的结果是形成解决方案,并开发测试验收上线,以及上线后的分析,进一步优化,如果有多次改动的解决方案,往往回顾的时候是不记得为什么要改的,会增加需求或版本的复盘难度。

优化后的需求池

 
需求名称
原始说明
需求调研
需求分析
优先级
需求计划排期
提出人
提出时间
需求状态
xxxxx(明确表达需求含义)
目标: 逻辑: 预期:
1】需求类型 2】需求目标 3】需求真伪 4】角色与动作 5】场景与流程 6】数据指标 7】影响范围 8】需求范围 形成需求清单输出或识别伪需求
1】流程:影响的用户主核心流程 2】设计:页面交互与内容展示 3】逻辑:详细功能逻辑说明(前端交互与后端逻辑) 形成解决方案输出
P0 P1 P2 P3
25-07第三周迭代 版本2.8.0(上线时间:xx)
部门-xxx
25-07-22 07:56
待评审 已下发 开发中 测试中 验收中 已上线

4、需求调研的工具

4.1、调研模版

 
✅ 明确调研的目标
✅ 明确调研的维度与分类
✅ 明确调研的结果

5、差异化补充

 
saas产品在需求调研时,需着重考虑的一点是:调研的角色与动作、场景与流程与公司的标准化产品的相似或差异程度: 相似:延用标准化产品 差异:如何个性化/是否可转化为标品
 

6、需求调研的结果

 
为需求分析服务,形成需求清单输出、以及识别出伪需求,调研要完成这两项,形成调研结果输出,并记录到需求池或项目需求内。
 
1】形成需求清单输出
2】识别伪需求
 

7、读完本篇文章的结果

 
需牢记需求调研方法论,真实需求调研时,业务方提出一个需求,你应能够通过这套方法论快速响应并把需求确认清楚,而不是沟通后再分析,会增加沟通成本及不必要的时间损耗,同时这也是展示一名产品经理专业程度的第一环,尽量不要给对方留下不专业的印象。
 
上一篇
认知觉醒,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
下一篇
热点捕捉-7月第四期